岩土工程静力触探虚拟仿真实验

丁永刚河南工业大学上线时间:2019年
  • 所属专业类:土木类
  • 对应专业:土木工程
  •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 实验类型:基础练习型
所属课程:岩土体测试技术

静力触探实验是《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技术》课程的重要部分和重要的工程勘察手段。真实的大型多功能静力触探实验存在实验周期长、场地环境复杂和成本高等问题。本虚拟仿真实验系统,通过三维交互式操作实现了静力触探划分土层、固结系数计算、土层液化判别、污染土评价等功能,解决了真实实验难以广泛开展的问题,并可透视观察探头压入土层中不可见的现象和原理。实验学习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了学生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 4010
  • 3633
  •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

Mute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LIVE
Remaining Time -0:00
 
纠错/举报
5.0
  • 实验内容

    5.0
  • 操作系统

    5.0
  • 支持服务

    5.0

共享应用每日0点更新

  • 浏览量 38145
  • 实验人次 9237
  • 实验人数 4326
  • 实验平均用时 22'
  • 实验完成率 56%
  • 实验通过率 按人次 44.6%按人数 70.2%
按人次按人数
  • 优秀 26.9%
  • 达标 17.71%
  • 不达标 55.39%

实验系统浏览器要求

教学支持热线

热线电话

团队成员

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原理实验教学过程与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结论

静力触探实验是土木工程中重要的土体原位测试技术和工程勘察手段,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工程场地各类土层的空间分布和工程特性,涉及了《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技术》、《土力学》、《基础工程》等多门土木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然而岩土工程静力触探实验一般难以在本科教学中开展,主要是由于:

(1)实验周期长(包含设备标定、实验准备、实验和成果分析);

(2)实验场地环境复杂(一般在校内难以开展,需要到代表性工程场地);

(3)实验成本高(大型多功能静力触探实验设备昂贵);

(4)学生实验的参与度低(大型设备仅有少数学生能亲手操作)。

因此,《岩土工程静力触探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对于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土木类专业的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土木类专业的培养要求,以及《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研发了本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该项目由“土层分类”、“固结系数测试”、“地基液化判别”、“污染土场地评价”四大模块组成,有利于学生掌握孔压静力触探、超静孔压消散、地震波测试、土层电阻率等测试技术以及土层分类、固结度、地基液化、土层污染等知识点,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通过本虚拟仿真实验,重点使学生:

(1)掌握静力触探测试方法和原理,了解利用静力测试指标划分土类的方法。

(2)了解静力触探测试土体固结系数的原理,掌握静力触探测试孔隙水压力的操作过程,掌握利用孔隙水压力消散曲线求解固结系数的方法。

(3)掌握土层剪切波速测试原理,掌握土层液化判别方法。

(4)了解电阻率静力触探测试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电阻率静力触探测试过程以及相关数据处理方法,判断场地污染程度。

虚拟仿真实验不仅解决了实体实验难以大规模开展的问题,而且通过透视化手段,能够观察探头压入土层过程中的临界深度、超前滞后效应、剪切波传播等原理和现象,有实体实验不具备的优势。

        实验项目以学生为中心,解决了岩土工程静力触探实验成本高、现场环境复杂、实验周期长和参与度低的问题,提高了学生课程学习和科研的兴趣,提升了实验教学质量。

(1)实验原理:

     本实验项目通过静力触探实验,对工程场地进行土层分类、固结系数测试、地基液化判别和污染土场地评价。实验项目包含了大型多功能静力触探设备认知,复习和拓展学习各类土力学、基础工程、静力触探原位实验等原理,了解各类实验操作要求,操作探头标定以及静力触探实验,静力触探成果分析应用。实现了对静力触探参数计算、土层分类、孔压消散、径向固结系数分析、土层剪切波测试、土层液化判别、污染土评价等核心要素的仿真。

模块一:土层分类原理

(1)静力触探参数计算原理

        不同的土层,锥头阻力、侧摩阻力和孔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淤泥质黏性土锥头阻力较小,而砂土中锥头阻力较大且变化幅度较大。根据实测的锥尖阻力qc、侧壁摩阻力fs、锥肩处孔压u2,计算摩阻比Rf、净锥尖阻力qt和孔压参数比Bq等参数如下:

e1.jpg                                                       (1)

e2.jpg                                                 (2)

e3.jpg                                              (3)

其中a为有效面积比,u0为静水压力,σv0为上覆总压力。

(2)土层分类原理

        不同的土类具有不同的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和孔隙水压力,Robertson和Campanella提出了国际通用土分类图,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本实验根据测试的锥尖阻力、摩阻比、孔压参数比等指标,利用该图对土进行分类。

1.jpg

(注:图中1-灵敏细粒土 2-有机质土、泥炭 3-黏土 4-粉质黏土-黏土 5-黏质粉土-粉质黏土 6-砂质粉土-黏质粉土 7-粉质砂土-砂质粉土 8-砂土-粉质砂土 9-砂土 10-砾砂-砂土 11-非常坚硬的细颗粒土(超固结土类或结构性土类)12-砂土-黏质砂土)

图1 基于CPTU的土分类图

模块二:固结系数实验原理

(1)孔压消散原理

        孔压静力触探探头的透水滤器位于锥头之后,孔压量测值比较稳定,此时孔压的消散接近于水平径向扩散,因此孔压静力触探在土层中所测得的是水平向固结系数。按Terzaghi固结理论,孔压消散的轴对称固结方程为:

e4.jpg                                           (4)

式中u为孔隙水压力,Ch为水平向固结系数,r为任一点距探头中心的水平距离,t为消散时间。

固结计算的假设包括:土是均质各向同性线弹性介质;完全饱和;土粒与水的压缩忽略不计;固结过程总压力不随时间变化;渗透系数为常数。根据固结微分方程,在满足孔压的初始条件以及边界条件下,由孔压静探孔压消散曲线估算出的某一深度土层的固结系数e4e.jpg,其中R为探头半径,T为时间因数。

(2)土体固结系数计算原理

        孔隙水压力的初始分布对计算结果具有一定影响,并随着固结时间的增加越来越明显;探头停止贯入后,锥尖周围土体中的应力松弛对固结初期超孔压的消散也有一定影响,作为计算点的固结时间又不宜过短。取50%固结度时的tT值以计算固结系数,如下式:

e5.jpg                                                    (5)

式中Ch为测试点的土层水平方向固结系数;T50为对应孔压消散50%时的时间因数;t50为对应孔压消散50%时对应的消散时间;R为孔压探头半径。

    将实测孔压消散曲线归一化处理,计算出各时刻的孔隙水压力消散水平U(%)为:

e6.jpg                                                    (6)

式中utu0ui分别为某时的实测孔压、初始孔压和静水压力。然后绘制U-log(t)的关系曲线,从图中读取t50,从而计算出固结系数。

模块三:地基液化判别实验原理

(1)土层剪切波测试原理

        地震波静力触探实验在探头中嵌入地震波传感器,通过在地面由人工产生剪切波,测试两个相邻深度地震波传播距离L1L2、以及激震源到两个深度的传播时间T1T2,计算土层剪切波速:

e7.jpg                                       (7)

02.jpg

图2 剪切波传播示意图

(2)土层液化判别原理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地面下15m范围内土层液化临界波速为:

e8.jpg                      (8)

其中Vs0为与烈度、土类有关的系数,ds为测点深度,dw为地下水深度,ρc为黏粒含量。当土层实测剪切波速Vs大于临界波速Vscr时,土层会产生液化,否则不会发生液化。

模块四:污染土场地评价实验原理

        土电阻率通过测试恒定电流下两电极间的电压降ΔV,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土电阻R大小。电阻率ρ可表示为:

e9.jpg                                                  (9)

其中S为电极面积(m2),L为电极间距(m),I为电流强度(A)。

    RCPTU电阻率测试部分主要由4个环形电极以及内部电路系统等组成,环形电极之间用绝缘塑料隔离。通过其内部的电路系统与4个电极同步、连续的测量内部两电极间的电压变化,计算电极周围土体的电阻率大小。

知识点:
7
  1. 1. 静力触探参数计算原理
  2. 2. 土层分类原理
  3. 3. 孔压消散原理
  4. 4. 土体固结系数计算原理
  5. 5. 土层剪切波测试原理
  6. 6. 土层液化判别原理
  7. 7. 污染土场地评价实验原理
(2)核心要素仿真设计:
暂无内容
(1)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
共26 步
(2)交互性步骤详细说明:

(2)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说明:(共26步)

    模块一:土层分类模块(12步)

    第1步:孔压静力触探设备和标定设备的认知学习。利用鼠标、键盘控制前后左右和上下移动,漫游认知锥头阻力标定设备、孔压标定设备、静力触探反力系统、探杆、探头、加载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

图8 孔压静力触探设备和标定设备的认知

    第2步:静力触探实验原理拓展学习。

图9 静力触探实验原理

    第3步:锥头阻力标定过程。将探头放置于标定台上,连接电缆,通过测力计对锥头阻力进行标定。

图10 锥头阻力标定

    第4步:孔压探头饱和过程。将探头固定于饱和器中,饱和器抽真空,由储液瓶进水,将探头放置于无气水中饱和。

图11 孔压探头饱和

    第5步:孔压探头标定过程。卸去真空负压,在饱和器中液面以上部分通过空压机分级加压,标定孔压值。

图12 孔压探头标定

    第6步:孔压静力触探实验准备。对实验场地适当平整,让静力触探实验车辆进入选定的实验场地。

图13 实验准备

    第7步:抬升反力系统,调平实验设备。控制千斤顶手柄抬升静力触探车辆,作为实验系统的贯入反力系统,并调整实验系统水平。

图14 抬升反力系统并调平实验设备

    第8步:连接测试电缆、数据采集线。连接探头、电缆、数据采集仪,连接探头探杆并放置于贯入架上。

图15 连接测试电缆

    第9步:压入探杆并操作孔压静力触探实验。操作贯入架将探头和探杆逐节压入至测试规定深度,同时记录土层测试参数。

图16 压入探杆并操作孔压静力触探实验

    第10步:贯入过程结束,拔出探杆和探头。在测试深度达到规定值后,拔出探杆,并锁紧贯入架开关。

图17 拔出探杆和探头

    第11步:场地土层初步分类。要求学生根据土层锥头阻力曲线特征初步划分土层。

图18 场地土层初步分类

    第12步:按土分类图划分土类。要求计算静力触探参数,根据国际通用的孔压静力触探参数划分土类。

图19 按土分类图划分土类

模块二:固结系数实验模块(共6步)

在模块二至模块四中,锥头阻力标定、孔压探头饱和与标定、场地平整、抬升反力系统、连接测试电缆、压入探杆、拔出探杆等交互操作步骤与模块一相似,因此在以下三个模块中未重复列出,仅列出了各模块中不同的交互操作步骤。

    第1步:固结理论、固结孔压消散理论学习。复习土力学固结理论,并拓展学习静力触探孔压消散原理和固结系数计算方法。

图20 固结理论

    第2步:操作压入探杆至测试土层。操作贯入架将探头和探杆逐节压入至选定的测试土层。

图21 压入探杆至测试土层

    第3步:测试土层孔压消散过程。停止贯入,测试并记录选定土层中超静孔压的消散过程。

图22 测试土层孔压消散过程

    第4步:测试其他土层孔压消散过程。继续贯入至其他测试土层,测试和记录超静孔压的消散过程。

图23 其他土层孔压消散过程

    第5步:水平固结系数计算方法认知学习。点击“成果应用”,进入固结系数分析计算阶段。计算前点击“帮助”按键,复习水平固结系数计算方法。

图24 水平固结系数计算方法认知

    第6步:土层固结系数计算。根据孔压消散曲线,点击“归一化整理”,显示孔压消散度-时间对数曲线,确定孔压消散50%所需的时间t50,计算出土层水平固结系数。

25.jpg

图25 土层固结系数计算

模块三:地基液化判别模块(共4步)

    第1步:地震波孔压静力触探设备的认知学习。利用鼠标、键盘漫游认知地震波孔压探头、激震锤、激震板等。

图26 地震波孔压静力触探设备的认知

    第2步:地震波静力触探实验原理拓展学习。

图27 地震波静力触探实验原理

    第3步:在土层中压入探杆并测试地震波速。每间隔1m停止压入,并用激震锤产生地震波,测试并记录地震波。

图28 测试地震波速

    第4步:场地土层液化判别。通过在程序中互动地输入地下水位、场地烈度等参数,计算液化临界剪切波速,并结合实测波速判别土层液化可能性。

29.jpg

图29 场地土层液化判别

模块四:污染土场地评价模块(共4步)

    第1步:电阻率静力触探设备的认知学习。利用鼠标、键盘漫游认知电阻率探头等设备。

图30 电阻率静力触探设备的认知

    第2步:电阻率静力触探实验原理拓展学习。

图31 电阻率静力触探实验原理

    第3步:压入探杆并操作电阻率静力触探测试。操作贯入架将探头和探杆逐节压入至测试规定深度,同时记录土层电阻率等参数。

图32 电阻率静力触探测试

    第4步:污染土场地计算和评价。根据电阻率结果计算相对密实度、等效电阻率偏差率等参数,并根据解译结果评价场地土污染程度。

图33 污染土场地计算和评价

(1)使用目的:

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以学生为中心,在提示下通过交互式自主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虚拟仿真环境中实现对大型多功能静力触探实验的操作,克服了以往课程实验难以大规模开展的问题,使学生能掌握利用静力触探进行土层分类、固结系数测试、地基液化判别、污染土场地评价的方法,同时透视观察探头压入地基土中静力触探实验的各类现象。

(2)实施过程:

《岩土工程静力触探虚拟仿真实验》的实施包括“土层分类”、“固结系数实验”、“地基液化判别”和“污染土场地评价”四个模块,分别实现利用静力触探结果划分土层、测试土体固结系数、地基液化判别和污染土场地评价等功能。

每个模块包括设备认知、实验原理认知、操作说明、实验过程和成果应用等功能。在设备认知功能下,交互式认知学习各类探头、标定与饱和设备、静力触探实验系统等设备。实验原理认知功能下,复习和学习土层分类、固结度和固结系数原理、土层地震波实验原理、土层电阻率原理。在操作说明下学习各模块实验的总体步骤。实验过程功能下,需要交互式进行探头标定、饱和操作,完成孔压静力触探、孔压消散、地震波测试、电阻率测试等各类静力触探实验的具体操作。成果应用功能下,处理测试结果并应用于土层分类、固结系数分析、地基液化判别和污染土场地评价等场地地基工程性质的评价。

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要完成操作测试、理论考核和实验报告3个部分考核内容,结果提交至虚拟仿真实验管理平台,教师按权重给出实验成绩,完成考核。

(3)实施效果:

通过《岩土工程静力触探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可以解决以往该类实验参与度低、通常仅能集中观摩的问题,显著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得学生对《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技术》课程中的静力触探土层分类、固结度和固结系数、土层地震波实验、土层电阻率实验等专业知识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能够透视观察探头压入土层过程,观察到静力触探的临界深度、超前滞后效应、剪切波传播等原理和现象。

    ③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不同场地、反复学习,提升了课程学习兴趣,对以后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实验

实验系统浏览器要求

教学支持热线

热线电话

团队成员

课程说明更多

  • 开课课程情况2
  • 开设班级数量2
  • 覆盖学校数量2
注:每日0点更新

开课情况

推荐课程

×

选择文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