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中的衡阳保卫战历史仿真省级一流课程

张峰林南华大学上线时间:2019年
  • 所属专业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对应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 课程类型:公共课
  • 实验类型:其他
所属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本项目是南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2个学时实践教学内容,采用仿真等技术手段以小南、小雁两只龙的角色引导开课学生进入1.0版虚拟和现实的交互场景,了解国史、国情,认识中国抗战,特别是衡阳保卫战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以史为鉴”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战略意识、家国情怀,增强“四个自信”,切实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打造地方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仿真“金课”。

  • 27048
  • 26181
  •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

    Mute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LIVE
    Remaining Time -0:00
     
    纠错/举报

    共享应用每日0点更新

    • 浏览量 302915
    • 实验人次 53777
    • 实验人数 44379
    • 实验平均用时 73'
    • 实验完成率 100%
    • 实验通过率 按人次 95.7%按人数 99.0%
    按人次按人数
    • 优秀 92.57%
    • 达标 3.16%
    • 不达标 4.26%

    实验系统浏览器要求

    教学支持热线

    团队成员

    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原理实验教学过程与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结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本项目研究提供了基本遵循。本项目作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内容,拟整合中国抗战历史和地方抗战历史进行深度研究,引导实验者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0版(近期)实验目的:采用仿真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限制,解决了经费不足、难以实现、安全等不便开展国史、国情实践教学任务的困境,通过原创性小南、小雁两只龙的角色引导实验者进入“中国抗战中的衡阳保卫战”虚拟和现实的交互场景,以中国抗战整体到局部的视角引导实验者认识抗战与衡阳保卫战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战略意识、家国情怀,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中国抗战文化与地方抗战文化的有机结合,切实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打造南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仿真“金课”。

      2.0版和3.0版(中长期)实验目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 (教社科〔2015〕3号)等文件精神,紧扣高校4门思政课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抗战文化、大历史观等思政元素的实践教学目标,统筹4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教学内容,推进本科4门思政课2个学分一体化体系构建,以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同时,结合衡阳文化特色,通过新媒体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国史、国情的实践教学覆盖衡阳全体学生(小中大学生)乃至全国旅游人员,建立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线下自助实验基地,引导实验者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打造相对稳定并具有良好教学成果和社会效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实验原理:

    (1)项目运用了多种教育心理学相关实验原理

    项目运用“心理社会发展原理”,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设置两只小龙形象,其中一只取名小南,灵感来源于五岳衡山“南岳”和南华大学,小雁灵感来源于雁城衡阳和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通过角色设计与选择引导实验者发展自我同一性,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项目内容运用“同化学习理论”和“色彩心理学原理”,促进实验者将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贯通;

    项目学习运用“动机作用理论”,在实验者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动力的时候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因势利导采用仿真建模技术手段展示中国抗战中军民一心创新的战法战术,如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地道战,衡阳保卫战的“方先觉壕”,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抗战敌后战场和衡阳保卫战都具有军民一心、战法战术创新等共同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有效克服当时我方武器劣势的历史史实,从而把学生已有的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引导其在学习中认识“论持久战”的科学性及其现实启示。

         (2)项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

    项目运用大历史观, 将“衡阳保卫战”放在整个14年中国抗战历史中阐释分析,从而引导实验者认识“衡阳保卫战”军民共同御敌所显现的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项目运用唯物史观,将太平洋战场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纳入“衡阳保卫战”战前形势分析内容中的一个点,引导实验者明白国与国、事与事的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认识“衡阳保卫战”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第二次合作(国共南岳合办游干班)为基础,为我国抗战胜利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谱写了震古烁今的悲壮史诗。


    知识点:
    5
    1. 1. 1.0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等知识点。
    2. 2. 2.0版和3.0版增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中“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等知识点。
    3. 3. 2.0版和3.0版增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版)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坚定文化自信”等知识点。
    4. 4. 2.0版和3.0版增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中“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五大思维能力”;“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等知识点。
    5. 5. 3.0版增加:现有素质课“军事理论”、拟开思政选修课”中国抗战历史与文化”相关知识点。
    (2)核心要素仿真设计:
    暂无内容
    (1)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
    共12 步
    (2)交互性步骤详细说明:

    1.0版:

    1.实验者通过鼠标操作登录实验平台界面;

    2.实验者按照自己主观意愿通过鼠标键盘选择角色实施浏览;

    3.实验者可以自主选择在虚拟场景中的特定游览路线;

    4.实验者按照从“中国抗战”到“衡阳保卫战”或“衡阳保卫战”到“中国抗战”的思路选择相应十个主题模块进入虚实交互环节,形成十个操作步骤。

     

    2.0版与3.0版:

    1.实验者通过鼠标登录实验平台界面;

    2.实验者按照自己主观意愿通过鼠标键盘或扫描二维码选择角色实施浏览;

    4.实验者自行录制讲解词,并和固定线路合成,保存后即可通过点击一键式播放固定线路,并同步讲解;

    5.实验者可以在虚拟场景中任意位置自由添加视点,保存后即可通过点击视点一键切换到保存过的视点位置;

    6.实验者对视点编辑任何文字、图片、视频等,保存后即可通过点击视点一键切换到保存过的视点位置,并同步打开所编辑的内容;

    7.实验者设置场景导航地图,地图上能出现显示所有在场景中编辑过的视点,并显示操作者所在场景的实时位置;

    8.实验者通过导航地图视点切换,可以非常方便的实时切换场景,调取编辑的内容;

    9.实验者通过录制回放功能可以把自己行为、讲解等录制下来,并通过系统和场景合成后实时输出;

    10.实验者可以通过教案编辑器把整个场景的浏览讲解过程、以及配套的图片文字视频等综合合成一整套说明教案,整套输出,便于下次使用时一键式播放。



    VR+实景实验教学方法:通过虚拟仿真等创意元素实现人机交互,让实验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引导式实验教学方法:通过角色代入遵循固定路线主题场景学习,可实现现场教学功能,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线上自助学习+线下讨论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者自主选择主题模块进行自助学习,线下有组织地进行讨论与分享,参与教学,增强学习实效。



    1.0版:针对学生

    1.设立学生独立账户,用于记录学习过程;

    2.学生学习记录报表管理;

    3.学生线上评价、意见与线下心得体会讨论。


    2.0版与3.0版:针对学生

    1.根据各类场景、战争进展顺序和操作必要性与准确性进行记录和评估,教师设置知识模块与互动环节,评判学生是否得出恰当的实验结果,如引导选择、代入选择、对话选择等;

    2.实验进行中,教师查看操作记录和评估报告,适时指导和评估;

    3.学生有独立的账户,用于记录学习进程;

        4.学生学习成绩的报表管理。

        

        2.0版与3.0版:针对其他人员

        1.设置开放的实验场景;

        2.实验进行中适度设置问答交互环节;

        3.记录学习体验评价等;

        4.形成数据报表。

        


    相关实验

    实验系统浏览器要求

    教学支持热线

    团队成员

    课程说明更多

    • 开课课程情况0
    • 开设班级数量0
    • 覆盖学校数量0
    注:每日0点更新

    开课情况

    推荐课程

    ×

    选择文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