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本项目研究提供了基本遵循。本项目作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内容,拟整合中国抗战历史和地方抗战历史进行深度研究,引导实验者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0版(近期)实验目的:采用仿真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限制,解决了经费不足、难以实现、安全等不便开展国史、国情实践教学任务的困境,通过原创性小南、小雁两只龙的角色引导实验者进入“中国抗战中的衡阳保卫战”虚拟和现实的交互场景,以中国抗战整体到局部的视角引导实验者认识抗战与衡阳保卫战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战略意识、家国情怀,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中国抗战文化与地方抗战文化的有机结合,切实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打造南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仿真“金课”。
2.0版和3.0版(中长期)实验目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 (教社科〔2015〕3号)等文件精神,紧扣高校4门思政课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抗战文化、大历史观等思政元素的实践教学目标,统筹4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教学内容,推进本科4门思政课2个学分一体化体系构建,以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同时,结合衡阳文化特色,通过新媒体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国史、国情的实践教学覆盖衡阳全体学生(小中大学生)乃至全国旅游人员,建立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线下自助实验基地,引导实验者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打造相对稳定并具有良好教学成果和社会效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实验系统浏览器要求
教学支持热线
团队成员
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原理实验教学过程与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