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体目标
信息通信技术具有技术高度密集、对实践性要求高和更新换代迅速等特点,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主要依赖于校内专业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以及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所开展。随着包括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等新兴通信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传统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日益受到局限,如传统的通信与信息实验及综合创新技能培养中存在一些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以及存在专用大型贵重仪器测试分析等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存在安全隐患的操作等。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推动信息化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实践领域,降低成本和风险,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实验的总体目标是依托学校建设的通信与信息网络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宽带无线通信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给学生提供绿色、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效果。
2. 具体目的
(1)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对于通信与信息网络领域的许多实验项目而言,无论校内的实验室及企业实践基地的真实系统及网络,都受到用户规模和业务类型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再现真实的网络和业务环境。例如对于包括3G/4G等宽带无线通信环境而言,依赖硬件设备的实验环境与真实通信网络中规模巨大的用户数量以及变化频繁的业务需求等相比,存在很大的区别,使用传统硬件设备,即使是诸如南京邮电大学建设的企业级硬件实验室也无法完全再现真实网络及业务,必须依赖虚拟仿真技术加以补充;
(2)针对高成本、高消耗、以及对环境存在污染等情况时,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例如针对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及网络的业务配置及测试,需要使用大型贵重的矢量信号源、网络分析仪、数据分析系统、大型服务器等,不仅所需的硬件成本较高,同时也存在实验附件(如专用测试电缆、附件、连接器等)的损耗及环境问题。引入虚拟仿真手段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此类实验项目成本高、消耗高和存在环境污染等缺点,同时也能拓展实验内容,实现硬件制造中受技术手段和加工工艺所不能实现的实验内容;
(3)开发现阶段技术条件不具备或无法实现的实验教学功能。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传统的实验教学设备、系统和仪器的发展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实验实践教学的需要。例如对于3G、4G、5G、WiFi、Bluetooth、ZigBee、NB IoT等复杂异构宽带无线通信环境而言,现阶段尚不具备现成的实验实践平台及资源,而人才培养及教学实践中已经有明确的需求,这也催生了只有依靠虚拟仿真技术才能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4)解决通信信息类专业学生到企业工程训练难的重要途径。信息通信行业的严格保障性要求,以及信息安全要求高、设备贵、更新快等特点,使得学生到企业真实网络环境中开展真刀真枪的工程训练难。为有效解决学生工程训练难的问题,南京邮电大学依托与信息通信产业的密切联合,除已经建设的一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完整的全程全网信息通信实验平台外,系统地整合学校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联合建设开发了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宽带无线通信虚拟仿真实验环境,使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包括宽带无线通信全网的通信原理及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完成网络拓扑、网络规划、工程部署、数据配置、业务调试等移动通信网络和承载网络通信技术,掌握通信全网故障排查思路和网络优化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全网部署与优化虚拟仿真国家级一流课程
沈建华、陈美娟南京邮电大学上线时间:2017年
所属课程:无线通信原理,移动通信系统,通信技术综合实验,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本项目由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系统设计参照现网真实宽带无线通信网络环境,实验界面和实验操作完全再现实际工程场景。本项目可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实验教学要求,完成从无线通信网络的总体设计、容量计算、站点规划,到具体的设备选型、接口配置、线缆连接、参数设置,直至全网数据配置及联调、故障查找等功能。系统预置丰富的帮助文档及告警信息,可对学生具体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判断是否正确并给出评价。
-
257 -
315
3.9
- 62人评价
-
- 去评价
实验内容
3.7操作系统
3.7支持服务
3.7
实验系统浏览器要求
教学支持热线
热线电话无
团队成员
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原理实验教学过程与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结论
相关实验
实验系统浏览器要求
教学支持热线
热线电话无